关灯
护眼
字体:

36、他二婶怀孕了

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

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

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

下载APP
终身免费阅读

添加到主屏幕

请点击,然后点击“添加到主屏幕”

    他们计划要去省城,也不是说走就走。

    预计是两天没错,但要是有个什么突发状况延迟了,或者是错过班车了,比如现在的火车就比较容易晚点、出故障,他们回来的一天只有傍晚那一班车,要是错过了,也会回不来,江景瑜那边还好说,她挑个没有课的时间走就可以了。

    顾向恒这边身为大队长,有很多事要做,所以他先把事情都处理好了,这才离开。

    这样要是有个万一的话,他们在省城呆个三四天,也不用担心这里。

    “哐当——哐当——”火车以规律的速度前进,带着他们来到了省城。来到了省城之后,他们第一站先去了红阳出版社,找杨编辑交稿子。

    还有一个目的就是杨编辑是本地人,要是他们咨询一些农业相关的事情的话,或许他还能有别的建议。

    杨编辑收了她的稿子之后,听到她问起这个:“你们需要查询养殖资料的话,农业大学那边可以去。”他寻思了一下,“刘老师他负责的课题就是养兔子相关,还有秦教授,他有个课题是乡下养殖,似乎是养鸡还是养猪,之前听人说起过,或许可以帮到你们。”

    这是意外之喜了,江景瑜跟他道谢:“谢谢,这帮了大忙了。”有了目标之后再去找,更方便。

    左右四看没有人,江景瑜压低了声音:“杨编辑,我们难得来省城一趟,还想买点东西,但是乡下你知道的,手上票不够,你知道有哪里不用票的地方吗?”

    杨编辑第一时间就想到了那二百块钱,这是他亲手寄出去的。

    “你想买什么?”如果他手上有,可以匀一些票给她。

    江景瑜:“我想买一些细粮,布料,还有手表。”

    杨编辑:“……”手表,那确实票很紧缺,不过也很贵,一只手表就要一百多,这是要一次性把二百块花完吗?

    他犹豫了一下,迅速的在桌上用茶水沾手写下了一个地址,然后再擦掉:“你们票不够,我这里还有一些布票,拿去吧。”

    江景瑜也不会白要他的东西,从随身携带的包裹里拿出一块腊肉:“这是我们过年杀的年猪做出来的,杨编辑尝尝。”

    推辞了几回,杨编辑这才收下。

    脸上的笑容也更真诚了。

    他在这里工资票据都不少,但后面有一大家子,养家压力也不小。

    接下来他们直接去了农业大学,保安听到他们说是从乡下特意来咨询一些养殖的事情,表现的很友好,检查了介绍信等资料确认身份后,就带着他们来到了一片田地。

    农业大学很大,这里有很多农业养殖业相关的区域,民以食为天,他们国家一直都很重视这方面。

    他们去到的时候,这位课题是养兔子的刘老师正蹲在一片地头,研究兔子入口的食物。

    听到他们的来意,让身边一个年轻人出来:“小张,你帮忙解答两位同志的疑惑,也可以带他们参观我们的兔舍。”他很忙。

    还拿出了自己的借书卡给他们,列了一张书单,“问可能问不清楚,要是你们还想知道的更全面,可以去找一找这些书。”

    顾向恒伸出手和他紧紧交握:“太谢谢刘老师了。”

    小张很年轻,估计二十左右,对方也是这样觉得的,这位大队长跟其他大队长比起来太年轻了。

    顾向恒:“我是部队转业回去的。”

    小张同志恍然大悟,然后肃然起敬:“原来如此,顾同志,你跟我这边来,我们这里养的兔子有……”

    小张同志事无巨细,帮他们从头到尾过了一遍,顾向恒一边听一边做笔记,到了图书馆的时候,那几本书有的找到了,有的没找到。

    顾向恒想要买下来。

    小张同志:“这事我帮你办吧。”

    态度很热心。

    就是希望他们村养兔子的事业可以更顺利一些。

    把这些事过一遍,就天黑了,两个人在农业大学附近的招待所住下。

    看到他们两个人,招待所的前台对着他们的结婚证仔细看了看,才给他们开了一间房。

    房间并不大,东西也不多,但该有的都有。

    关紧房门,把行李放下,江景瑜:“我进游戏。”

    一进去,大黄就“汪汪”的叫了两声,走到她脚边转了一个圈,看她没有投喂的意思,就十分现实的回到门口趴着不动了。

    江景瑜好笑,这条狗完全没有派上应有的用场,本来是防小偷的,但是就目前来说,他们并没有防小偷的必要,直接合并成一家的了。

    不过不用狗看家了,作为宠物,可以。

    只是天天投喂还是要等她的金币再宽裕一些才能养得起,现在她只偶尔投喂,还会去购买贵宾套餐。

    大黄的归并套餐一天限量购买一次,每次都是一斤肉,有可能是猪肉、也有可能是牛肉,部位也不一样,自从发现之后,无肉不欢的她基本就没有落下过。

    今天在外吃的是干粮,没有时间去饭店,现在有时间了,她进了厨房,很快就做了一盆面疙瘩。

    两个人的食量都大,粮食消耗也快,分到的粮食以他们这种吃法,很快就没了。

    两个人都不是会在吃的这方面节省的人。

    穿的,可以随便,干净整洁就好,但是吃的,顿顿粗粮野菜,不沾一点荤腥,受不住。

    等她吃了,再出去,让顾向恒进来吃。

    两个人轮流着来。

    虽然这间房间里只有他们两个人,但终究是出门在外,或许会有意外情况发生。

    第二天,继续去农业大学,由小张同志介绍,认识了秦教授。

    秦教授是已经快要退休的年纪,头发乌黑,健壮有力,看起来还能再奋斗二十年。

    “你们村是哪里?”

    “易水县的啊,我知道了,你们养的猪应该是本地猪吧。”

    “你们要注意的问题是……”

    “这种配方你们可以参考,还有你们或许也可以试试养蘑菇,有个村他们就是依靠养蘑菇提高村民收入。”

    话说到这里,顾向恒:“秦教授,你说的有道理,不知道您知不知道哪里有温度计销售?”

    蘑菇他们确实也可以养,不过看着不算很难,要注意的地方不少。

    他们两个的预感是正确的,他们超时了,两天的时间根本不够,应该要三四天才能回去。

    第二天下午,秦教授有事,他们离开农业大学,说要去逛逛,然后就找了个没人的地方变装。

    然后来到了杨编辑写下的这条街道。

    这是一条居民区,不在中心区域,基本家家户户都有个院子。

    看上去不像是黑市所在地

    两个人现在因为换了衣服,脸上、身形也做了一些改变,要是不注意,可能会把这两个人看成两个男性。

    在这方面顾向恒可以说是专业的,之前买菜刀的时候,顾向恒就站在江景瑜面前,她也认不出来。

    现在他对江景瑜指点了几句,江景瑜改变了下,感觉确实有了区分,就是要心里记着点,别走着走着就换回了原来的姿态。

    他们在这条街从头走到尾。

    有路过的行人,有在路边玩耍的小孩,在中间还有个坐在树下编织竹篮的老汉。

    另外也有一些在门口闲聊的。

    走了一遍,顾向恒就判断出来了,那个老汉是关键人物。

    在门口闲聊的,实际上是盯梢的。

    两个人分开行动,顾向恒提着个袋子先上去,“同志,收东西吗?”

    那老汉看了他一眼,不吭声,顾向恒继续:“我是听别人说起这才来的,这里收不收红枣?”

    老汉还是不回复,顾向恒左右四望,就想离开了,那个老汉才开口:“你有多少?”

    “二十斤。”

    实际上当然不止。

    他现在有十二块土地,一块土地种植一颗枣树能结二百斤鲜枣,二百斤鲜枣能得七十斤枣干,7014=980。

    也就是说种一次,就能得980斤红枣干。

    因为需要人力烘干,大部分种植的鲜果都卖了,现在他手上有五百多斤红枣干。

    现在这二十斤就是试试水。

    二十斤说起来也不少了,老汉恍然大悟,提高了声音:“哎呀,你是找人的啊,来,我带你去。”

    说着就放下手里的竹篮,来到了一户人家门口,以固定的规律敲了三声门:“有人在里面吗,开门。”

    “踏踏踏——”有人的脚步声越来越近,“吱呀”一声,门开了。

    “大爷,是你啊。”

    “进来。”

    然后把院门给关上了。

    开门的是个三十多岁的青壮年男子,一身丢在人群里找不到的装扮,老汉:“有红枣。”

    顾向恒:“对,你们收不收。”

    男子:“收。”

    他说了个市面上的价格,顾向恒做犹豫状,“我可以用这些换别的吗?”男子:“你想换什么?”

    顾向恒:“换一些细粮,大米、面粉、挂面都可以。”说着把提前准备好的红枣拿出来。

    男子检查了一下,心下满意,这成色很好,他拿出一个掰开,放进嘴巴里:“你这红枣不错,我可以给到一块一斤。”

    在副食品店当然不需要这么贵,但是如果能够在副食品店买,也就不需要来这种地方了。

    顾向恒听了这个价格也觉得满意:“那我全换成粮食。”

    男子:“现在大米不要票的话上等八毛一斤,中等五毛,再差一点四毛,小麦粉一样价,挂面正巧没了。”

    这二十斤红枣干能卖20块钱。

    顾向恒:“一半大米一半小麦粉,都要好的。”

    这个价格可以。

    男子点点头:“你在这里等我。”

    老汉也不走,就在门边站着,透过缝隙看着外面。

    给他们望风。

    二十块钱可以买二十五斤大米或小麦粉,没多久就提着个袋子出来了:“各十二斤半。”

    顾向恒打开看了看,一手探到底,成色都是一样的,把红枣给了出去:“如果我还有红枣你们还收不收?”

    男子:“收。”

    问都没问数量。

    “那我明天再来,还有两百斤,你这里有照相机吗?”

    男子侧目:“我手上现在没有,我可以帮你打听。”照相机,一般人根本不会想着买,四大件更实惠。

    相机是有钱人才能玩的。

    顾向恒:“要多久,我在这里不能久待。”

    男子:“明天我给你信息。”

    说好了,顾向恒就提着东西走了,看到他走了,老汉还喊了一嗓子,“下次还来玩啊。”

    顾向恒离开不久,江景瑜过去了。

    这个时候老汉又回到了原来的位置编竹篮。

    她拿出来的是葡萄干:“收葡萄干吗?”

    她上次卖藕粉是直接找路过的人兜售,现在这是走量了,她要的东西也是市面上不好找的。

    重复了刚才的步骤,她进到了院子里:“我想要换布料。”

    “这里有手表吗?”

    手表,没有,但是他有票。

    江景瑜说要换,男子出去了一趟,等了大概十分钟,他就回来了。

    江景瑜把带来的葡萄干都换了东西,另外还倒贴了一部分钱。

    没办法,看着对方这里的麦乳精、奶粉、奶糖,她都想要,超出原本的准备了。

    钱,本来就是花的。

    花在这里跟花在供销社是一样的。

    这些东西加起来不少,男子正想问她怎么拿走,就看到她轻轻松松的拎了起来。

    拎。

    就跟手里那一麻袋是棉花一样,轻飘飘的,如果不是他装的袋子,都要怀疑自己。

    男子:“……”

    不仅乍一看这人像是男的,就是这力气很也像男的,不,就是男的,有这么大力气的也是少数。

    今天这一次,基本就把存粮补充的差不多了。

    顾向恒觉得这一趟来的太值了,不管哪一方面,都很顺利。

    第三天,还是农业大学,顾向恒江景瑜从早泡到晚,在这里各个区域转来转去,听课、做笔记,买种子,然后又再去那条巷子。

    男子还以为他不来了,看到这挑着一担箩筐进来,他也给了满意的答复:“有人愿意出,海鸥的,□□成新,一口价,四百五。”这个价格,如果实在小县城,可以买一间小房子了。

    顾向恒:“我要了。”

    男子:“行。”他进了屋子里一趟,把相机拿出来。

    这个年代的相机是绝对的奢侈品。

    一个普通工人一年不吃不喝,才有384元。

    这四百多,不知道要存多少年。

    顾向恒拿到手,这个相机外面有一个套子,很笨重,“有胶卷吗?”

    男子:“没有,你要自己买。”

    这两百斤红枣还是昨天的价格,一斤一块,这就两百块。

    顾向恒觉得也差不多了,五百斤的红枣总不能在这里出完,今天已经错过班车了,明天还能用这红枣换些别的东西。

    他掏出了两百块。

    这架相机就到手了。

    晚上回到招待所,两个人商量着明天的安排。

    “下午的车回去,上午先去百货把手表买了,再买点其他东西,然后去厂区转转。”

    “转完了就直接回去。”

    夫妻两个相视一笑。

   &... -->>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
上一章目录下一页

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

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

下载APP
终身免费阅读

添加到主屏幕

请点击,然后点击“添加到主屏幕”